▋ 地下水當水源行不行? 能淨化到什麼程度? 又要付出多少代價!
首先~我還是老話一句!如果有自來水的地區個人覺得直接使用自來水比較實在!
但受限長輩觀念以及居家使用環境與習慣影響,一天用水1-2噸的水量他們覺得太浪費!
撇開地下水源對人體有沒有危害不提~ 對於設備以及管線傷害我體悟甚深!
水管堵塞~ 加壓機拆解維護! 電熱棒銹穿還有太陽能熱水器卡垢塞管....
以我們彰化地區來說~ 單純靠TDS檢測筆! 自來水跟地下水的數值起碼2-3倍差異!
我幾乎可以斷定這都跟使用地下水有直接加速設備損害的原因!
但是觀念這種東西~ 同住一個屋簷下! 有時候就是得互相包容!
改變不了他們的習慣就只能靠硬體設備來嘗試改善...
最早的時候~ 除了先靠錳沙作為第一道過濾再到頂樓水塔!
接著水塔加壓機後端經過這道20英吋的PP過濾就直接送入住家使用!
你說這樣夠不夠乾淨!肉眼看起來似乎是透淨! 但是我相信跟自來水比差地遠!
這我自己心裡有數! 但是早期也沒特別的想法跟作為...
前一陣子調整了一下居家的供水管路跟過濾設備!
說到這裡~ 有些人或許疑惑既然都要做全戶過濾! 為什麼不直接把乾淨水打入水塔!?
這樣一來還能省去水塔清潔的困擾!
主要原因是這個~屋子旁邊有塊空地! 長輩跟我都有種植一些作物!
戶外的清潔用水還有澆灌用水就是將水塔下方的清潔口延伸到一樓戶外的龍頭供水使用!
這樣一來另一個好處...
就是戶外清潔跟灌溉用水同時也就等同幫忙排除依些水塔內部的髒汙!
這次主要增加幾個設備!
其中水源後端更換了一桶新的FRP錳沙+石英砂及不銹鋼過濾器
像圖片這樣的兩個過濾設備! 主要都是作為初步的第一道過濾
經過這兩道之後再打到樓上的水塔!
裡面的其中濾材(下層猛砂上層石英砂) 就長這樣子!
當時候是朋友現場幫我填裝新濾材...
為了客觀的了解每一層水質過濾後的差異~
我在每個過濾後的出水口採集一杯水當樣本!

各階段採樣後的水質水平視覺對照圖!

各階段採樣後的水質俯瞰視覺對照圖!
對比抽上來的地下水跟經過猛砂石英砂過濾後的對比! 有明顯改善!
但是要達到肉眼透徹顯然還差地很遠!
因此這次的主要主角就是這兩套設備~
包括 Haier中央淨水機 以及 Haier中央軟水機
採樣的水質肉眼看是跟自來水相差無幾!
為了對於過濾完的水質有更多的資訊~ 我還買了多合一水質檢驗試紙!
其中我主要想了解的是 硬度 ! 畢竟中部地區最大問題就是水垢!
另外還下單了這一台 濁度計!
顧名思義! 就是檢測水的透測程度! 科學的數據來判定到底那種過濾完後的水更透測!
首先~ 我先針對這四種取樣水做試紙的對照! 當然主要就是對硬度這一塊辨別!
順帶說明一下~ 如果要靠TDS檢測筆是沒辦法單純檢測硬度!
畢竟經過樹脂交換之後~ TDS值甚至更高於原始水原!
不過大家可以看由下往上第二個藍色~~紫色 的色塊! (淺藍到深紫為硬度低到高)
由左往右就是 中央淨水 / 中央軟水 / 自來水 / RO
這也就可以非常清楚的確認沒有靠軟水的設備是沒辦法降低水質硬度的!
而目前我這樣配置的結果
可以讓我的水質硬度約莫在50左右! 硬度遠優於中部自來水的250...
水質硬度低的好處應該就不需要我解釋太多了吧XD
裝上淨水軟水之後~ 請老婆這段時間都先不要清潔洗臉盆!
就是想觀察以往水垢沾附嚴重的落水頭狀態! 現在基本上就只有汙垢!
水跟衛生紙擦拭就能回復到相當亮的地步!
另外之前就聽說過家裡裝軟水機之後~ 水會很滑順!
個人覺得便座感受最深~ 軟水後的免治馬桶沖水感覺落差超大!
水變的柔順! 更重要的是細小的噴水孔也不太容易堵塞省去後期的維護!
接著就是來玩看看這台新買的濁度計!
依靠這台儀器我就能判斷我這樣過濾下來的地下水~ 水質有沒有比自來水還透澈!?
簡單說一下這儀器操作功能~ 首先它有提供幾種 "樣品" 作為參考!
比如這兩瓶 分別是 0.05NTU 跟 800NTU
使用方式也沒啥困難度~ 就是把瓶子放入固定的檢測位置! 箭頭要對準記號位置!
另外也要注意不要摸到玻璃瓶影響檢測結果!
由於只有提供三個採樣玻璃瓶! 我打算第一輪先針對中央軟水 / 自來水 / RO 對比

對照我地下水最終經過中央軟水過濾完的水質數值為0.09NTU
自來水直出的數值則為0.27NTU RO水毫無疑問的則是三者最透澈的0.07NTU
不過令我訝異的是 地下水經過中央淨水之後的水質濁度竟然也超越了自來水!
不過即便是透澈~ 但是硬水問題沒改善! 對於管線跟設備還是一個傷害!
我想~ 你們應該也會好奇 原生地下水跟簡單過濾後的數值吧!

兩者的數據分別是 107 NTU 與 28.8 NTU
最後我弄成一個簡單的折現圖表~ 方便對照!
到了這裡~ 基本上我對於我現在的地下水過濾後的水質算是相當滿意也可以接受了!
接著來說說我設備的安裝與配置!
主要設備是這兩套 Haier的全戶淨水與軟水機!
另外又多了這一台 前置過濾器!
整個配置架構基本如圖示!
為什麼事先打入水塔在後端淨水這個我前面提過我就不再敘述一次!
但是這配置發生了一點問題!
主要是前置過濾器跟馬達的前後位置! 我原先的想法是前置過濾器過濾一些粗的雜質!
可以避免加壓機吸入! 另外對於中央淨水的濾心也可以達到延長的壽命!
但是這樣的結果如果前置過濾器堵塞! 會讓進水不順! 加壓機入水水源不足!
首先我先說明一下這款Haier前置過濾器的特色跟優點!
前置過濾器裡面其實就是一套不銹鋼的濾網!
根據說明書的數據~ 大概是40um 而一般住家常使用的PP 大概是5-10um
這東西會做40um 主要應該就是流量的考量!
這東西其實跟我裝在猛砂+石英砂後面這管功能相似!
不過她多了一些自動清除的設計!
可以設定 7天 15天 30 天 自動清潔的週期! 設備就會自動刮除濾網的雜質!
接著自動開啟下方的排汙孔自動排出刮除的雜質跟汙水!
對比傳統的只有水壓排出效果自然好上許多!
管線安裝方式基本上我就不提了! 畢竟難度不高!
說一下她的電力驅動是靠上方三顆電池 ~ 印象文宣如果30天刮一次!
可以一年左右再換一次電池!
這類東西也是朋友推薦的! 目的都是延長後段濾心的表層壽命!
寫文章寫到這裡~ 我突然有個想法! 像朋友家使用自來水水源已經很乾淨的!
如果又裝這種所謂的40um前置不銹鋼過濾器還會有效果嗎!?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 再把濁度計請出來測試
為了取樣方便~ 我就直接把裡面的濾心取下!
人工的方式倒水取出經過不銹鋼濾網的水質來做對比參考~

結果有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原本我想說自來水已經夠乾淨了!
經過40um的濾網效果應該很有限了! 沒想到還能再透徹這麼一大步!!
不過我也有發現~ 之前測試時取得的自來水測試數值為0.27
這次為了測試前置過濾器同一個位置取得的數值確實0.14
表示自來水水質也會有所浮動! 不過相信都是在可達標準的範圍之中!
畢竟比起地下水好上太多了!只是沒想到經過不銹鋼濾網居然還有改善!
後端就是串連這兩台~ 包括一套淨水跟一套軟水!
淨水機的內部其實很簡單! 就是塞了兩支濾心!
濾心不是一般的PP棉質! 採用複合濾材集成!
加上折疊而成! 濾材面積更大的情況下流量提升也能增加過濾量!
根據官方的資訊 Haier 酸洗椰殼顆粒活性炭
濕式 --運用熱熔紡紗技術成功開發高吸附性活性碳纖維
特點大概是
超高除氯能力
低壓降
超高化學吸附能力
濾過精度 5 micro ( 飲用水的標準)
高品質椰殼活性碳,碘值 Haier 1300 above
無粉塵設計,活性碳不外漏
其實資訊很攏統~ 但是我經過前段文章測試的結果是很滿意的!
另一個特點是雙濾心設計! 其實這樣的原因很簡單! 濾心高密度為了高流量!
所以採雙通道(並聯)設計! 來達到 每小時1.5噸水流量的設計!
但是我覺得這款過濾器更大的特點是內含硬體流量計!
所以用水過程可以偵測即時流量進而換算總用水量! 真正達到濾心壽命更換週期!
以我自己以前的PP為例! 就是週期更換! 比如6個月或10個月!
但是其實不同季節用水量不同! 不怕提早換! 就怕晚換了 常拆又麻煩!
所以這款我個人對他這功能比較欣賞!
安裝的部分就沒啥難度了~ 一個入水一個出水! 六分管口徑!
我事先買了30米的波紋管方便管線的安裝
日後更換濾心的話是開啟上蓋~ 把手旋開直接替換!
相較之下 軟水機的結構就複雜許多!
除了上方的電機裝置之外~ 內部還有一個玻璃纖維內桶!
裡面就是10L的歐洲進口樹脂!
管線安裝的部分同樣有主要的進出水管線! 另外還有一個廢水管以及一個溢水管!
之所以需要多這兩個排水管的原因是樹脂之所以能達到軟水是因為帶有鈉離子!
所以水源經過樹脂之後把水中硬水主因的鈣鎂離子置換! 達到軟水效果!
但是樹脂吸附一定量的鈣鎂離子就會飽和! 所以需要靠後續的流程來再生!
比較正統的方式就是使用這類的鹽錠! 除了鈉純度比較高之外! 也比較沒有雜質!
不過我家裡用水量實在太大~ 如果都要靠專用鹽錠我可能會沒錢吃飯
現實一點的做法就是直接買農會的粗鹽
補充的方式可以開啟前端的上蓋!
有提供一把勺子方便後續的再生耗材填充!
比較特別的是這款還能偵測鹽的存量! 過低的時候會發出蜂鳴聲提醒!
印象朋友這種傳統的軟水機好像就沒有低鹽的提醒!
再來就是分離式相對安裝比較繁瑣! 不過好處是他的鹽桶大很多
軟水機跟淨水機不太一樣! 除了硬體的安裝之外! 還需要一些設定!
不過這款另一個特點是全部簡單化~ 面板直接操控設定!
待機狀態是顯示水流量與剩餘軟水量! 並且循環畫面切換下次的再生時間!
功能設定選項裡面~ 除了基本的現在時間設定之外!
另一個重點當然就是樹脂再生時間還有硬度設定!
硬度檢測的部分~ 隨機器有附贈一個檢測試紙! 結果不用說! 我家地下水肯定直接滿標XD

設置功能包括了 時間設置 / 再生時間 / 原水硬度 / 度假模式 / 清洗間隔天樹 / 總用水量 / 原廠設定值
其中最重要的兩個設定就是再生時間以及原水硬度!
再生時間顧名思義就是什麼時間點再生樹脂~ 這裡又必須提到這款另一個優點!
很多用過軟水機的可能會知道又或者不會發現! 多數軟水機在樹脂再生過程中!
會沒有水可以用! 很多不會發現的原因是因為許多人安裝的位置是在水塔之前!
這款我直接安裝在用水管線中段的原因就是他在再生過程中! 內部管線會自動切換!
也就是直接讓過濾後的淨水流通! 避開沒水的問題!
硬度設置這個也很有意思!
以我設定400mg/L 系統判斷的軟水量大概是1噸水!
如果以我們中部自來水的規格 250mg/L 大概是1.6噸的軟水量!
關於這個功能我也驗證過! 如果再系統告知軟水量用盡之後! 取水檢測對照!
兩者確實差異很大! 重點是確實達到軟水的製水量之後~ 水質硬度就出現明顯變化!
後續還有些配電的部分要收尾! 但是用到現在整體來說很滿意!
起碼我能很明確的判斷不管在水的透澈度還有軟水程度都超越自來水源!
或許初期這類設備的投資成本相對高!
不過我相信現在許多新屋大家都會選擇購置淨水與軟水設備!
理由很簡單! 光是後續的管線與設備維護跟修繕就省去許多時間跟心力!
也很多朋友是將淨化後的水打入水塔! 後續據他們描述水塔乾淨程度也非常滿意!
不過這裡有一些小細節具體我不肯定! 關於自來水的氯的問題!
之前在考量怎麼配管時~ 有朋友是說氯會對樹脂有傷害!
所以建議先經過淨水(包括除氯) 再經過軟水機!
但也有人覺得除氯軟水之後打入水塔
不就失去原本氯 消除存在水中之細菌等微生物的功能!?
雖然我居家是使用地下水沒有氯的問題! 但是我之所以將整套過濾設備放置在水塔末端!
也就是為了確保打入管線的水源是最乾淨的狀態!
不過缺點當然就是免不了後續的水塔維護....怎麼取捨就看各自的想法跟需求了!
簡單跟大家分享這一階段的淨水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