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今年4月份電費敲定漲價的議題開始,大家又開始對家中高耗電商品動起腦筋了!
加上六月份開始又提早迎接了夏季電費,對於用電這件事考量又更多了!
首先排行榜上肯定少不了空調與電熱水器 ,這兩款家電基本佔據了家中電費的大佔比。
其中電熱水器耗電這事情相信大家都心理有譜,
但具體耗多少電我就以老家電熱換熱泵的實際用電紀錄給大家參考!
舊家目前是二姊和家人居住,人口數是2位大人跟1個國小孩童,
由於只有一個浴室,所以當時配置的是這款30L / 6KW的電熱水器
使用習慣是在洗澡前才開啟電源讓電熱水器達到預設的65度,
最後一個洗完澡就關掉儘量減少反覆保溫加熱耗電。
當然我也有看過版上有些神人更節省,只有在洗澡前加熱一次,就關掉電源。
但是一不小心家裡其中一個洗多了,下一個可能就遭殃了XD
今年3月22號的時候,將這款80L橫臥式的熱泵取代原先的 30L電熱水器
為了更好的確認個別耗電量個數據與對照,特意安裝了一顆智慧電錶
不過我這裡犯了一個小錯誤,我應該統計完整的一個月分的電熱再裝上熱泵
這樣比較好對照整個月份 傳統電熱水器 VS 熱泵的耗電差!
比如完整的三月份都是電熱 / 四月一號換上熱泵對比!
回到測試的結果,原先使用電熱平均每天約消耗3度電,不改變洗澡模式後換上熱泵
基本都能在1度電左右甚至更低,間接證實熱泵宣稱只要傳統電熱水器耗電量的1/3~1/4
回到一個問題,電熱水器耗電量大的其中一個因素在於電熱器屬於高功率商品
以這款30L的電熱水器為例,由於桶子小因此需要更快的在用水時提昇水溫
預設配置就是6KW的加熱棒,意味著只要加熱棒累積加熱1小時就要6度電
以老家的數據來看,三月份平均每天約3度電,使用前如果先加熱10分鐘達到設定水溫
就已經消耗1度電了,接著三個人輪流洗澡過程造成的溫降跟加熱,只要超過20分鐘
那一天的耗電量就達到3度電的狀態。
反觀熱泵,最大特色就是消耗的功率可以產生3~4倍的熱能
如果大家注意這表格,會發現一個很矛盾的地方,相信很多人對於熱泵的認知就是
熱泵加熱很慢,所以水箱會配大一點,這款Haier 80公升橫臥熱泵熱水器特別的地方
它居然配置的是174w超低的熱泵功率,在我的認知跟以往的使用經驗,
熱泵加熱不快,還配這麼低功率的真的能用嗎?!
174w甚至都跟一台65吋液晶電視標示耗電量差不多了,還想製造熱水?
4公升的熱水瓶都配置了700W的電熱功率了
80公升的熱水器 配置174W 熱泵功率起不是老牛拖車?
看過我之前文章的網友應該有印象,我習慣把海爾的商品加裝wifi套件納入App
這款熱泵由於是安裝在舊家,為了方便了解數據,就得靠APP提供的介面來記錄
首先我讓熱泵在下午2點的時候啟動,原始水溫40度的情況下
加熱到52度,溫度提升12度需要78分鐘 ,一個小時的溫升大概在9度左右
連續運行一個小時後測得的耗電功率是 240W 左右,估計包括了風扇跟周邊的設備功率
而達到設定的52度水溫 (溫升12度) 耗電量是 0.2度電
這裡說明一下為什麼設定52度的原因是
由於這款熱泵功率小,因此純熱泵加熱的最大溫度只能到55度
(不像我家中直立110L可以到65度)
但是由於現在是夏季,加上有80公升的熱水儲備量,而且儘有三個成員
在安裝第一天為了確保熱水無虞,我當然是設定55度最高熱泵水溫
但是後續觀察熱泵關機的水溫跟隔天家人都去上班後無用水狀態的的熱水溫度
我認為可以適度的降低仍可符合熱水供應,
因此後續根據二姊家庭的夏季用水我改為52度的設定。
調整後的結果當然就是有更大的機會減少熱泵反覆啟動加熱的時間
順帶一提,這款熱泵的啟動加熱的預設值是設定溫度落差5的情況下
也就是以我設定52,當水溫為47度左右就會啟動熱泵加熱
同理,如果是55度的情況,50度就加熱,
溫度設定的越高相對反覆加熱的頻率與機會就更大,無形中也就增加了保溫耗電。
這也是為什麼我跟據季節水溫適度的調整加熱溫度的原因。
知道這款純熱泵的溫升跟耗電狀態後,接著測試這款設備啟動內建的熱泵+3KW電熱
測得的數據是10分鐘可以溫升9度左右
但是代價就是需要付出三倍的電費,而且這個還是9度溫升,熱泵的數據是12度溫升
我把純熱泵 與 速熱 (熱泵+3KW電熱) 的加熱曲線放上來給網友們參考
可以理解用成這款熱泵運用了6倍的加熱時間還換取60%~75%的省電效果。
說到這,好像還沒提到標題說的熱水瓶的事情?!
熱水瓶的故事是這樣的,我之前為了瞭解瞬熱飲水機到底有沒有比較省電
所以我各別測試了常見的桌上型開飲機 / 象印4L 熱水瓶 的耗電量
當時候測試的數據是這樣的,但是這有個不符合實際的狀況是
這個數據除了Acerpure瞬熱飲水機是有再使用水,
電熱水瓶跟傳統開飲機測得的數據是加熱後就都飲用水,單純保溫。
如果是正常狀況有使用到熱水並添加常溫水,相信耗電量一天破1度應該是很正常
對比能效數據,整年度用電量約464度,平均日用電1.27度電。
如果照這個數據對比熱泵的耗電數據,我這個標題應該是有機會證實得吧!?
說個題外話,同樣使用這種熱水瓶,同樣象印 SUPER VE 得能效耗電對半
如果是天天使用狀況下,長久下來也是電費反饋也是一個值得評估得投資方式。
前段說完了這款熱泵的效能與耗電表現,稍微提一下比較細部的功能
產品得主要功能與特色如機身上印刷所呈現得,包括三種加熱模式以及三為增容與預約

加熱模式分別為 節能模式 / 速熱模式 / 靜音模式
主要就是 熱泵與電熱棒分別使用或合併使用得組合方式
這裡比較有意思得反而是這個 三維增容 功能
光聽名稱可能不太好理解這功能得具體功能與含意
我引用海爾官方的內桶繪製圖面來解說,首先看到的是加熱棒有特殊之處
看起來是兩支加熱棒的感覺,其中下方與上方紅色的加熱棒各別都是3KW的功率
而這個3維增容靠的就是環抱在熱水出水管的這個加熱棒來達成
要讓這項功能啟動除了面板要開啟這項功能之外,還需要機器配置的水流傳感器配合
開啟這項功能之後,設備偵測到大流量用水的情況並持續1分鐘左右
面板的三維增容會動態呈現,同時測得的耗電功率也會拉高到3KW以上
此時包覆熱水管的環抱加熱器就會自動啟動,有點類似局部瞬間加熱的概念
以熱水器還沒有啟動加熱的狀態,測得的水溫是40.3度
開啟三維增容的模式後,持續放水測得的熱水水溫對比沒有開啟可以提升3-4度的溫升
如果把水流量控制在3L/min左右,熱水口獲得的提升則可以達到8-10度左右
這種設計的好處是家中成員連續洗澡不中斷的情況下如果水溫降至40度
靠這個加熱棒的設計,讓熱水出水口水溫可以達到接續盥洗的水溫狀態
獲取更多的連續熱水出水量的巧思。
另外這種相對比較小功率(3KW)加熱棒的設計,對於老屋的電線負擔也比較小!
對比原先的6KW 電流27A來說! 直接對半。
此外如果升溫的速度能協同洗澡時的熱水消耗,
最後一個成員洗完澡之後保溫桶溫度約40-42度左右,剛好關機 就能達到最佳省電狀態。
反觀高功率加熱棒可能在洗澡過程中又把溫度拉回60度以上,接著夜間的溫度散失
都是明天又要靠加熱彌補回來的無形損失。
其他的功能相對就比較常見,例如兩個時段的預約洗浴功能
設定一個時間,比如18:00 那設備會在18:00左右讓水溫達到使用者設定的溫度
來達到所謂的預約功能,這種模式就比較適合洗澡時間比較固定的使用者。
水溫的設置是電子調整的,節能模式最高設定的水溫上限為65度
不過這裡有個重點是如果設定65度! 那熱泵只能到55度
後面的10度溫升就會依靠底層的電熱棒來達成。
如果是速熱/靜音的模式,則可以設定最高75度的水溫
例如想要泡澡的時候,預先拉高桶內水溫,再搭配3維增容的功能熱水效果就相當顯著。
其實橫臥熱水器另外的優勢在於對於空間的利用率更高
熱泵的進氣口在右側位置,因此主要的安裝考量確保空氣熱交換足夠其他問題不大
熱泵排出的冷風則設計在機身下方但是採水平方向的排風,非直接下吹風的方式
估計是考量有些使用者會直接安裝在浴室內,如果下排風冬天洗澡過程似乎也略有寒意
而這款配置IPX4防潑水等級,也是不少直接安裝在浴室內。
另外這款多數使用者可能會盡量往天花板的高度安裝,為了操控方便,
遙控器是標準配備。
我當時候安裝的時候高度剛好閃過人的高度,沒有特意安裝置最高位置
目的就是更方便的操作面板功能,這個看個人環境跟考量可以自行評估。
題外話,這款安裝在室內甚至浴室內的另一個附加優點就是 運行中自帶除濕效果
我並沒有特別去測試除溼能力,不過海爾官方給的數據是連續運行24小時約3公升的水量
總結來說
這款熱泵在我原先的認知中我以為跟我家中最早安裝的直立110L熱泵是相同架構
只是改成橫式,但是深入了解後會發現兩款的設計理念跟使用族群是截然不同
這款Haier 80公升橫臥熱泵熱水器比較像是在電熱水器中加入一台熱泵的做法
如果是夏季或盥洗人數少的家庭,白天可以先靠熱泵將桶內水溫達到設定溫度
用最低的製熱水成本來獲得夜間的熱水量,但是如果熱水用量不足的情況下
又能有電熱水器那種快速升溫的優勢存在,以這種小公升數的熱泵來說
這樣的設計確實有他優勢的特色,如果遇到比較佛心的房東
幫租客套房配置這款熱水器真的是電費節約的一大助力,每天省下來的兩度電
晚上八小時拿來給變頻空調吹冷氣不香嗎